2003年,我依稀记得,板蓝根彻底脱销,父母天天逼着我喝板蓝根,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增强免疫力的补品”,2020年,又有专家出来说双黄连可以抑制病毒。疯抢之下,连兽用双黄连都未能幸免……
17年前,白醋从3块涨到1000,板蓝根从6块涨到50,现在,在专家的忽悠下,人们一箱一箱地买着双黄连……
凑这么近不怕感染了?
那么,无论是板蓝根还是双黄连,他们有用吗?先不说对新型冠状病毒,之前对于其他病毒的药效,有依据吗?
其实,从多年双黄连口服液的临床统计数据看,双黄连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甲型H1N1流行感冒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缓解退热、止咳及流涕、头痛等症状的效果。
分析结果还表明,双黄连口服液对于口腔溃疡、口腔炎,采用涂抹患处,疗效可以达到92%,同时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也较好。
其实除了双黄连,其他中药目前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抗病毒的详细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既缺乏临床量化数据,也缺少准确的结论。结果一说到抗病毒,不仅双黄连口服液行,莲花清瘟胶囊等其它清热解毒中药也可以,至于是直接杀灭病毒?还是阻断病毒增殖?
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最后统统归结于调节机体抗病毒免疫。
但抗病毒临床用药的原则是:需要明确抗病毒的作用机制,以及量化的疗效和副作用数据。
主流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比较明确,在病毒复制的各环节发挥抑制作用,阻断病毒传播,每一款药都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比如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通过三磷酸盐能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
拉米夫定(Lamivudine)通过在在人体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发挥抗病毒作用,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奥司他韦(Oseltamivir)通过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阻止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以此抑制病毒传播。简单来说就是,奥司他韦能限制流感病毒的「自由」,使它无法去感染其他新细胞,无法继续增长。
这些药能做到的都是抑制病毒增殖,最后靠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
从抗病毒理论上看,传统中医理论并没有“病毒”这一提法,仅有“温病”、“瘟疫”的说法,并将致病因素归为“四时不正之气”、“疠气”、“疫疠之气”等,同时治疗侧重于扶正祛邪,即提高身体免疫力。
古代中国的科技条件限制,传统中医理论对致病原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级别,对中成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认识更没有达到分子级别,而且中成药普遍成分复杂,这和现有抗病毒药物显著不同。
现代抗病毒药物成分单一,其如何作用于靶点的机制十分清楚,但中成药抗病毒往往缺乏针对性,加之不清楚其作用机制。比如双黄连的副作用,在没有医生指导情况下私自服用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在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看,双黄连排在中成药口服制剂第一名,可见它的副作用并不小。
目前,对双黄连的态度,除了那位上海药物所的专家之外,没有任何专家支持……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医学,药有没有用,是要靠随机、双盲、对照的方式(这一点非常关键)进行多期临床试验,才能排除偶然以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是否真的有效。
无论中西医,仅仅一两例成功案例,是根本无法解决实质问题的。
当然如果你说这些,家人还不信,说中医乃我国5000年之瑰宝不容质疑的时候,你就问问他,你知道啥是夜明砂、人中白就好啦!
人中黄,中药名。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夜明砂,中药名。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及菊头蝠科动物马铁菊头蝠等的粪便。
望月砂,中药名。为兔科兔属动物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
白丁香,木犀科植物,为紫丁香的变种,与紫丁香主要区别是叶片较小,基部通常为截形、圆楔形至近圆形,或近心形。
五灵脂,中药材名。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
鸡矢白,鸡矢白即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谈天下 » 从板蓝根到双黄连 中药抗病毒靠谱吗?